《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一、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论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科学与科学教育

1.识记:(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2.领会:(1)科学内涵的三个方面:(2)科学素质的构成:(3)科学教育内涵的发

展变化。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取向

1.识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三个要素。

2.领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及价值取向的转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本质。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1.识记:(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科学和数学两个方面;(2)科学领域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内容;(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所包含的内容。

2.领会:国内外相关文件中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规定。

本章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内涵与特点。

2.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二)难点

   理解当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取向的转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本质。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心理认知基础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的分类与教育

1.识记:(1)分类的基本含义;(2)常见的分类形式

2.领会:分类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

3.综合应用:在科学与数学教育中发展儿童分类能力的方法。

(二)学前儿童比较、序列化与对应的教育

1.识记:(1)比较、对应的基本含义;(2)数量对应的含义。

2.领会:学前儿童在比较、序列化与对应方面的发展情况,比较、序列化与对

应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

3.综合应用:在科学与数学教育中发展儿童的比较、对应能力的方法。

(三)学前儿童表征、模式的教育

1.识记:(1)表征、模式的基本含义;(2)模式学习的四个层次。

2.领会:学前儿童在表征、模式方面的发展情况,表征、模式对儿童认知发展

的意义。

3.综合应用:在科学与数学教育中发展儿童的表征、模式能力的方法。

(四)学前儿童守恒的教育

1.识记:(1)守恒的基本含义;(2)常见的几种守恒的含义;(3)客体的永久性。

2.领会:学前儿童守恒能力的发展水平。

3.综合应用:学前儿童能力发展教育的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学习的重点:理解几种基本心理认知能力发展对学前儿童科学探究与

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意义;基本掌握这几种心理认知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本章学习的难点:几种心理认知能力在科学与数学活动中的体现与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模式、途径与方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科学救育的横式一一探究式科学教育

1.识记:(1)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特点:(2)学前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活

2.领会:探究式科学教育误区的主要表现。

3.综合应用:实施学前几童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环节的指导重点。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途径

1.识记:(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途径;(2)科学区角的类型。

2.领会:(1)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内涵、特点与价值;(2)区角活动的内涵,特点

:(3)日常生活科学活动包括的内容。

3.简单应用:科学区角投放材料。

4.综合应用: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教案撰写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1.识记:(1)实验法的含义,验证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的特点:(2)观察法的含

(3)讨论法的含义;(4)科技操作与制作的内容与含义。

2.领会:(1)实验设计时应注意把握几个原则;(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的含义与区别;(3)直接观察的分类方式;(4)科技操作与制作的指导要点。

3.简单应用:(1)讨论法在活动中的运用;(2)实验法在活动中的运用:(3)观察法在活动中的应用;(4)科技操作与制作的活动实施。

(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识记:(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方法

2.领会:(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途径的意义;(2)活动区活动、游戏在学前儿童数学数育中的价值;(3)各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4)日常生活中数学教育的意义。

3.简单应用:各种方法的应用,日常生活中数学教育的开展。

4.综合应用:在各种途径中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学习的重点:探究与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特点;学前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步骤与指导要点;集体、区角与日常生活科学活动的内涵、特点与指导;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本章学习的难点:根据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步骤进行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科学区角材料的投放。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据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的计数与基数教育

1.识记:(1)计数的基本含义:(2)基数的基本含义:(3)计数的基本原则。

2.领会:计数的意义,学前儿童计数、基数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计数活动发展经历的过程;什么是相邻数,理解“1”和“许多”的含义。

3.综合应用:计数和基数、相邻数和理解“1”和“许多”等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建议。

(二)学前儿童序数认知发展与教育

1.识记:序数的基本含义。

2.领会:学前儿童序数的发展特点。

3.综合应用:在科学与数学教育中发展儿童序数能力的方法与教育建议。

(三)学前儿童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教育

1.识记:(1)数的分解与组成的基本含义;(2)整体与部分的基本关系。

2.领会:学前儿童数的分解与组成的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数的分解与组成对儿童认知发展的意义。

3.综合应用: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教育实践与方法应用。

(四)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1.识记:(1)加法的基本含义;(2)减法的基本含义。

2.领会: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水平与趋势。

3.综合应用: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建议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学习的重点:理解学前儿童基数、序数的含义与发展特点,理解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趋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特点,理解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教育的特点与意义。

本章学习的难点: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前儿童序数、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能力的方法,鼓励、支持学前儿童运用简单数的认知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积极性与尝试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第五章 学前儿童量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量的比较、排序教育

1.识记:(1)量的基本含义:(2)量的种类;(3)排序的基本含义:(4)量的认知发展特点。

2.领会:认识量的意义,学前儿童量、排序能力的发展特点。

3.综合应用:感知认识量、排序能力发展等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建议。

(二)学前儿童测量的发展与教育

1.识记:测量的基本含义,标准测量和非标准测量(自然测量)

2.领会:学前儿童测量的发展特点,测量活动的意义。

3.综合应用:在科学与数学教育中发展儿童测量能力的方法与教育建议。

(三)学前儿童时间认知的教育

1.识记:时间的基本含义。

2.领会:时间的基本特点,学前儿童时间认知与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

3.综合应用:学前儿童时间认知发展的教育实践与方法应用。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学习的重点:理解学前儿童对量(时间)、排序以及测量的理解与认知发展特点,测量在学前儿童数学能力发展中的意义。

本章学习的难点:理解和掌握量、排序的意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实施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第六章    学前儿童几何形体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1.识记:(1)几何图形;(2)平面图形;(3)立体图形

2.领会:学前儿童几何图形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

3.综合应用:理解各种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对学前儿童几何图形认特点的理解与分析。

(二)学前儿童几何图形的教育目标

1.识记:学前儿童几何图形教育的目标。

2.领会: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几何图形教育的目标。

3.综合应用:对几何教育的目标能够分析,能够与年龄发展特点相联系说明几何图形的教育目标。

(三)学前儿童几何图形的教育

1.识记:图形守恒。

2.领会:结合年龄特点理解几何图形教育的方法。

3.综合应用:在日常生活及游戏中渗透与开展、组织几何图形教育活动。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学习的重点:理解学前儿童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与其相关的教育目标。

本章学习的难点:日常生活中几何图形教育的组织和几何图形游戏活动的组织。

第七章    学前儿童空间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

1.识记:空间知觉

2.领会:(1)空间的含义:(2)学前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

3.综合应用:结合学前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学习、理解空间认知教育的各种方法,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儿童空间认知经验的方法

(二)学前儿童空间认知的教育目标

1.识记:各年龄段学前儿童空间认知的教育目标

2.领会:各年龄段学前儿童空间认知的教育目标。

3.综合应用:结合学前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分析、理解各年龄段空间认知的教育标。

(三)学前儿童空间认知的教育

1.识记:各年龄段生活中的空间认知教育。

2.领会:结合年龄特点理解空间认知的教育方法。

3.综合应用:利用日常生活及游戏组织开展学前儿童的空间认知活动。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学习的重点:理解学前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特点,以及与其相关的教育目标。

本章学习的难点:空间认知游戏活动的组织,日常生活中空间认知经验的丰富以及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空间问题的方法。

                 第八章    生命科学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

识记:生命科学领域幼儿可探究的核心经验。

(二)生命科学领域的活动设计

领会:以生命科学领域各核心经验为知识经验目标的活动设计的方法和途径等

综合应用:以生命科学领域核心经验为知识经验目标的活动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掌握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

2.掌握生命科学领域的活动设计的主要目标、方法和途径等。

(二)难点

以生命领域各核心经验为目标进行活动设计并尝试分析。

                                                第九章  物质科学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物质与材料特性的活动设计与指导

1.识记:(1)物质的三态变化;(2)固体、液体的特性;(3)物体的运动方式

2.领会:(1)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简单应用:(1)解释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的现象;(2)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

4.综合应用:物质与材料特性的活动设计。

(二)声光电磁的活动设计与指导

1. 识记:(1)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2)光源的种类;(3)电路的概念、组成;(4)

磁铁的特性与分类。

2.领会:(1)声音传播的原理;(2)光的传播、分解;(3)影子的形成;(4)电与人类的

关系;(5)导电体与绝缘体的区别;(6)静电的产生。

3.简单应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光电磁现象。

4.综合应用:声光电磁的活动设计与教案撰写。

(三)力与简单机械的活动设计与指导

1.识记:(1)重力的作用;(2)弹力的产生;(3)摩擦力的产生与作用;(4)杠杆的组

;(5)滑轮的分类与作用;(6)轮轴的组成。

2.领会:(1)杠杆原理;(2)滑轮运动原理;(3)斜面的原理。

3.简单应用:(1)与幼儿一起制作简单机械;(2)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简单机械。

4.综合应用:力与简单机械的活动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学习的重点:物质科学领域适合幼儿阶段探究的主要内容,科学物质与材料的特性、声光电磁的产生与现象、力与简单机械的原理的核心概念与经验。

本章学习的难点:掌握日常生活中物质与材料的特性、声光电磁的现象、力与简单机械的原理,进行物质科学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十章    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地球物质的活动设计与指导

1.识记:(1)岩石部分:岩石的类型及其特点、几种类型的相互转化、风化作用,岩浆岩、沉积岩的形成与分类,矿物的类型与特点;(2)土壤部分:土壤的组成、类型及特点,土壤污染物的概念,沙子的组成与分类;(3)空气部分:空气的特性。

2.领会:(1)土壤污染形成的原因:(2)空气污染的危害。

3.综合应用:地球物质的活动设计与教案撰写。

(二)气候与天气的活动设计与指导

1.识记:(1)四季的气候特点;(2)风、云、雨、雪的特点。

2.领会:风、云、雨、雪的形成原因。

3.综合应用:气候与天气的活动设计。

(三)太阳、月亮与地球的活动设计与指导

1.识记:(1)地球与太阳、月亮的位置关系;(2)地球、太阳、月亮自身的特点;(3)月相形成的变化规律。

2.领会:(1)太阳的辐射作用;(2)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3)月相形成的原因。

3.综合应用:太阳、月亮与地球的活动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学习的重点: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适合幼儿阶段探究的主要内容,地球的物质地球、太阳与月亮的活动,天气与气候中的核心概念与经验。

本章学习的难点:掌握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与经验,进行活动设计与指导

                           二、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属于3一4岁幼儿数学教育主要内容的是(    )

A.计数      B.守恒      C.测量      D.10个物体的排序

二、名词解释

1.比较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

2.简要说明学前儿童分类的意义。

四、论述题

1、根据《指南》精神和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谈一下在生活中进行测量活动的意义。

2、案例分析题

      某中班正在开展“认识兔子”的科学教育活动,为了让幼儿了解免子喜欢吃什么,老师查阅了很多资料,找了很多图片,制作成生动的课件,利用30分钟给幼儿详尽地介绍讲解了兔子的食物习惯。

       试分析该教师组织这次活动的适宜性,说明原因并提出你对组织这类活动的看法及设想。

选择教材:

0039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廖丽英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