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合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1、与学生合作的原则:(1)平等的原则。(2)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3)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4)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2、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技巧。(1)善于倾听。(2)教师谈话。首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其次教师说话要有幽默感。第三避免居高临下,以为空洞无物地说教。第四在谈话中要善于倾听。

      3、教师的期待。期待方式,如与学生谈心,在家长留言册上留言;给学生写小纸条,发电子邮件等。

      4、教师的人格。首先教师要注意仪态;其次教师要言而有信;第三教师要有较高的知识素养;第四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机智。

      5、教师的威信、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6、教师的记忆力。

      7、鼓励和赞扬。

      (二)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1、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原则:要尊重家长的人格,不伤害家长的感情。教育学生要尊重自己的父母。积极主动、及时低于每一位家长联系。

      2、教师与家长合作的技巧。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要注意仪表,加强自身修养,要多表扬学生的优点,时时不忘感谢家长。对需要帮助的家庭给予教育上的指导。

      3、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的方式。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电子邮件等。

      二、教师交流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1、教师语言交流的特点。(1)语言作为交流的通俗性。(2)语言作为交流的连贯性和目的性。(3)语言作为交流的观念性。

      2、交流中语言技巧的基本要求。(1)规范性和诱导性的统一。谈话交流原则有数量原则-:话语的信息量不能太多或太少;质量原则:说话的人要自信,内容要可靠;相关原则:说话要贴切,不说无关之事;方式原则:说话要清楚,避免歧义。(2)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统一。(3)情感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3、运用语言技巧的具体方法。幽默法、委婉法、暗示法、模糊法。

      (二)非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倾听能力的培养。

      1、教师要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聆听家长的教育意见和建议;聆听校长和教育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聆听社区和社会的反映。

      2、教师倾听的技巧和原则。

      技巧: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仔细听;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倾听;保持良好的心态,沉着冷静;注意谈话者的无声语言;适时重复对方的观点,用对方的话来阐述你的看法;抓住合适的时机,巧妙地提出一些问题;要在倾听的同时,适当地做一些记录;倾听中要善于抓住重点。

      三、教师与教师间合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兄弟学校和老师的教改经验,交流学习心得,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重点以及热点问题等。(2)备课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3)开展说课制度。(4)互相听课、评课。(5)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尽力达到资源共享。

      2、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如观摩课中的合作。

      3、在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合作能力。第一获得专业技能,要增强课程意识。第二丰富人文素养。第三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提高专业技能,二是提高合作能力(合作研练包括横向合作研练和纵向合作研练)案例:同事互助小组研讨,如“一课二上三讨论”的研究方式。三是学校管理者如何促进和提高合作小组的工作效率,让教研组在学校工作中的育人作用方面形成区域性共识;可以设立多种形式的座谈会,畅通教师之间的对话渠道;针对于性格不同的教师的合作以及对其进行指导工作;每学期公开举行不同类型的评选活动;学校要坚持以教学为主。四是形成全校性的合作氛围,首先要发挥领导集体在教师集体中的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的水平;疏通沟通渠道,提高交往水平;改善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觉悟水平。其次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再次学校领导必须用好奖罚分明的调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