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考核办法
教师职业技能通常也称为教师基本功,内容包括教学基本功和教育基本功两大方面,具体有: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技能、教学工作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个部分。
制定本方案目的是对师范专业在校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明确、目标具体、方法多样、途径畅通、计划落实,切实将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形成教育和教学能力,使训练工作经常化、科学化、规范化。通过考核,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刻苦练功的积极性,把好训练质量关,为教育事业输送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本方案确定了训练和考核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途径和标准,各教学系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学制等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一、训练的总体要求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纳入教学计划,贯穿教学全过程。各科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研究本学科的知能结构体系,明确知能教育的具体要求,落实技能训练的具体措施,使学科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全程进行。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原则。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强化实践环节。教师要在精讲有关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遵循技能形成规律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实践,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到快,由浅入深,系统指导学生技能实践活动,要科学示范、具体指导、鼓励先进、帮助后进、分层辅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趋于整体的协调和完善,获得稳定的教师职业技能。
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和方法。一般可采取的方法有: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相结合;课上训练与学生自学自练相结合;阶段集中训练与贯穿全程相结合等。
二、考核的总体要求
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要做到:要求明确,评价体系科学,标准一致,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逐项进行,全员考核,人人过关。
考核成绩记载:每项考核后要及时把考核成绩记入学生职业技能考核成绩表。不合格的项目,要求学生补练补考。毕业前综合评定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总成绩。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总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考核的具体操作方法和途径:考核方法,要体现操作性、可量化、符合技能训练的目标要求;考核途径,或通过随堂,或随期末考试,或通过活动课,或随教育实习,或由学校单独组织进行。总之要严肃认真,保证质量,以规范、科学、简便、易行为原则。
第一部分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及考核
一、普通话技能训练及考核
(一)训练目的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通过训练,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二级标准,即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
(二)训练内容
1、树立推普意识,了解普通话的形成,了解推普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推普的方针、政策和任务。
2、了解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好《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掌握变调,轻声、儿化等。
3、熟悉掌握现代汉语3500常用字所组词语的标准读音,学习《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能直呼音节,正确拼写汉语词语。
4、用普通话朗读、对话。
5、了解本地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别和对应规律,能进行方音辨正。
6、了解本地方言的词汇、语法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能进行本地方言词汇、语法辨正。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给学生准备学习普通话教材、音像资料,供上课和自学使用。
2、开设“教师口语”课程。
3、各班设一名推广普通话的委员,在各系统一领导下开展班级的推普工作。
4、建立普通话活动小组,培养推普骨干。
(四)普通话技能考核
1、汉语拼音部分的考核
(1)考核要求
准确读出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能正确地给汉字注音;能将音节译成汉字。
(2)考核办法
10分钟内给60个汉字注音;15分钟内把200个音节译成汉字;3分钟读完50个音节。
(3)考核标准
3项考核累计错误5处以内为优秀,15处以内为合格,超过15处为不合格。
2、普通话部分的考核
(1)考核要求
发音清楚、准确;掌握常用字的读音及用法;掌握发音技能;掌握音高、音长、音色、音强的运用技能;用普通话朗读各种文体的文章,并能区别各类文体的特点。
(2)考核办法
在4分钟之内,读完指定的文章(一般不少于400音节的)。
(3)考核标准
优秀:语音准确明晰,表达流畅自然,语速快慢适中,没有方言语调。
合格:语音偶有失误,朗读过程中重复,断句不超过2次,有的句子中有方言流露,但不明显。
不合格:语音错误率超过2%,方言较浓。
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及考核
(一)训练目的
学生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的目的是:形成较强的朗读、讲演和讲话能力。口语表达作到清晰、正确、得体,掌握教育、教学的口语特点,力求作到科学、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
(二)训练内容
1、朗读
(1)朗读的要求:正确、清楚、流畅;区别文体;恰当表达思想感情。
(2)朗读的要求:熟悉内容;明确目的;了解对象。
(3)朗读的技能:吐字清晰、准确,停顿、重音、句调、语速等,朗读与朗诵的区别与联系。
2.讲演
(1)讲演的特点:鲜明的目的性、感人的艺术性、和谐的综合性。
(2)讲演的要求:内容正确感人,表达流畅生动,感情朴实真诚,态势自然得体。
(3)讲演的准备:选材典型,感情真,事例新,语言美。
(4)讲演的技能:吐音清晰,声音洪亮,语调优美,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表情丰富。
(三)训练方法、途径
1、开设教师口语课程。
2、购置或制作朗读、讲演等音像资料,供教学使用。
3、各专业的教学法课要讲授教学、教育语言的运用问题。
4、教育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注意培养和考查实习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经常组织演讲比赛,肯定进步,鼓励优秀。
(四)口语表达技能的考核
1、考核要求
(1)选材是否符合本人条件。
(2)基本功掌握情况。
(3)对朗读内容的理解程度,感情变化如何,表达效果怎样。
(4)各种基本技能的运用。
(5)临场整体效果。
2、考核办法
在规定的时间内,朗读完指定范围内的自选文章(一般不少于1000音节)。
3、考核标准
(1)选材10分,其中符合主题要求和适合自身条件各5分。
(2)语音40分,其中声母准确20分、韵母准确10分、声调准确10分。
(3)基本技巧30分,其中重音明确10分、停顿适当10分、语调鲜明10分。
(4)理解和表达10分,其中理解深刻4分、感情充沛3分、表达含蓄3分。
(5)临场效果10分,其中角色突出5分、体态语适度5分。
第二部分书写规范汉字技能训练及考核
一、掌握规范汉字技能训练及考核
(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树立用字规范意识,写字正确,笔画清楚,掌握好3500个常用字,自觉纠正错别字。
(二)训练内容
1、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汉字的规范标准。
2、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3500个。
(三)训练方法、途径
1、给学生提供规范的学习、练习资料,有关的音像资料。
2、学校内要创造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和环境。
3、各科教师要以身作则,书写规范汉字,纠正错别字。
(四)掌握规范汉字的考核
1、考核要求
(1)掌握《简化字总表》。
(2)会读、会写、会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
2、考核办法
学生听写。
3、考核标准
15分钟,听写3500常用字组成的词语70条(约140字,应有一定难度)。
(1)写对135个字以上为优秀。
(2)写对130—134个字为良好。
(3)写对125—129个字为及格。
二、书写汉字技能训练及考核
(一)训练目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不同字体的书写特点,形成良好的书写技能,作到书写正确、美观、整洁、流畅。
(二)训练内容
1、以硬笔楷书技能训练为主,兼顾行书,练好毛笔字。
2、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和姿势。
3、掌握汉字笔画名称、书写特点,笔顺规则。
4、掌握汉字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规律。
5、行款整齐,纸面干净,讲究章法。
6、掌握选帖、读帖和临帖的基本知识和要领;培养书法作品鉴赏能力。
(三)训练方法、途径
1、开设写字课。
2、给学生提供书法学习、练习文字和音像资料。
3、举办丰富多彩的书法课外活动,形成练字、赏字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书写汉字技能的考核
1、毛笔字的考核
(1)考核要求
执笔、运笔符合要求,笔画、笔顺正确,字迹工整整洁,间架结构匀称美观。
(2)考核办法
在3500常用字中,选定不同结构类型的典型字20个,或者指定一首重复字少的五言绝句(20个字),15分钟内,在宣纸上写完。
(3)考核标准
合格标准:写字姿势端正,执笔、运笔正确;能准确表现出临帖字体的特点;字迹清楚端正,结构合理美观,大小适宜;讲究行款、章法;15分钟内写完20个中楷字,笔画和结构错误各不超过3处。
达不到以上要求为不合格。
2、钢笔字的考核
(1)考核要求
执笔正确,有示范性;准确体现所临楷体的特点;字距行距整齐,间架结构合理,笔画、笔顺正确。
(2)考核办法
在3500常用字中,选定单字或一段文字,在规定时间内,书写钢笔楷书。
(3)考核标准
合格标准:姿势端正,执笔正确;字号适宜;横直分明、整齐,距离适当;清楚、美观,合乎款式;字态端正,结构合理;写规范简化字;笔画、笔顺正确,无错别字。3分钟内写完50个字,结构错误不超过2处。
达不到以上要求为不合格。
3、粉笔字的考核
(1)考核要求
准确体现所临字帖的特点,字迹工整,横竖整齐有序,笔画、笔顺正确,间架结构合理,有示范性。
(2)考核办法
3分钟时间,在黑板上写完30个粉笔楷体字。
(3)考核标准
较好掌握粉笔性能,笔画、笔顺正确,间架结构合理,字迹工整,大小适宜,字体规范,无错别字。3分钟内写完25个字以上。涂抹不超过3次;无乱扔粉笔头现象。
达不到以上要求为不合格。
第三部分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及考核
教学工作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及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五个方面,其中,前四个方面作为训练和考核的重点。
一、教学设计技能训练及考核
(一)训练目的
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掌握教学设计基本技能。
(二)训练内容
1、制定教学计划。
2、分析和处理教材。
3、确定教学目标。
4、制定教学策略。
5、了解学生。
6、编写教案。
7、作业的类型和设计。
8、教学评价。
(三)训练方法、途径
结合教材教法课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四)教学设计技能的考核
1、考核要求
教学目标准确、目的明确,突出重点、难点,教材处理得当,教学过程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案编写科学,板书设计规范,教学环节清楚,知能结合,教书育人。
2、考核办法
(1)通过写教案考核。
(2)结合教育实习进行综合考核。
3、教案考核的标准
等级 考核项目 | 合格 | 不合格 |
教案内容 | 项目完整无缺 | 缺少两项以上 |
教案设计 | 编写合理,符合基本要求。详略得当。层次清楚。 | 编写基本不合理。详略不当,层次不清。 |
教材处理 | 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教材,领会教材意图把握重点和难点。 | 不能正确理解或有科学性错误。重难点把握不准。 |
教学目标 | 知识的范围和深度恰当。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明确。有机结合教材进行思想教育。 | 三个方面缺一项或不符合教材、学生实际,目的不明确。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划分合理。根据课的类型划分结构。作业布置难易分量恰当。 | 有一项明显错误,或不求实效,没有可行性。 |
教学方法 | 恰当选择、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 选择不恰当。 |
教学媒体 | 操作熟练、紧扣教学内容、制作简易课件。 | 操作生硬、不会做课件 |
板书设计 | 画龙点睛突出重难点,提纲挈领反映知识结构,工整、简洁、美观。 | 不规范,或无板书设计。 |
书写 | 书写正确、整洁、美观、流畅。纲目分明,行款规范. | 字迹潦草,有错别字 |
二、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训练及考核
(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及常用课件编制的方法,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使用教学媒体,设计制作教学需要的课件和简易教具。
(二)训练内容
1、掌握常规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和使用:图书、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图表、挂图。
2、基本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和使用:投影、幻灯、录音机、VCD与电视、计算机。
3、会制作简易教具。
4、掌握教学课件的编制与使用方法。
(三)训练方法、途径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电化教育课)和计算机课的相关内容进行训练。
(四)使用教学媒体技能的考核
1、考核要求
基本掌握各种图片、图表和挂图的绘制方法;会制作各种简易的模型、标本、幻灯片和编制计算机教学课件;会使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
2、考核办法
(1)单项考核。
(2)结合教育实习进行实际应用考核。
3、考核标准
图片、图表和挂图的绘制:文字、图形科学、准确,紧扣教材,中心突出、鲜明,字迹工整、画面美观。
模型、标本和幻灯片制作:规格符合教学要求,鲜明、美观,步骤合理、操作简捷。
现代教育技术:常用设备操作熟练,能应用和编制适用的计算机教学课件。
三、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及考核
(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具体类型、操作程序和要求,把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训练内容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2、演示、讲解。
3、启发、提问。
4、板书、板画。
5、反馈、强化。
6、评价、总结。
7、教学技能的综合应用。
(三)训练方法、途径
1、结合教材教法课相关内容进行微格训练,先单项训练,后综合训练。
2、走出去、请进来,观摩优秀教师课。
3、观看优秀课电教片。
4、教育实习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
(四)课堂教学技能的考核
1、考核要求
基本掌握课堂教学各种技能,能把教学设计较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技能实施符合实际,针对性、实效性强。
2、考核办法
(1)在微格训练后先进行单项考核测试,合格后再进行多项综合运用考核。
(2)通过教育实习上课进行综合运用考核。
3、考核标准
(1)组织教学得法,导入新课自然。
(2)演示熟练,讲解清晰、准确无误。
(3)启发适时、得当,提问覆盖面宽、深浅适度,课堂活跃。
(4)板书、板画工整、简洁、美观,突出重点,层次清楚,没有错别字。
(5)语言标准、生动、形象,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6)训练到位,及时反馈、矫正。
(7)重点评价,总结客观。
(8)教态自然、大方。
(9)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综合运用教学技能,恰当、熟练。
基本达到以上要求,即为合格。
四、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训练及考核
(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学科课外活动的类型、组织形式、开展方法,会编制规范的活动方案,会组织和指导学生学科课外活动。
(二)训练内容
1、根据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程序。
2、编制规范的活动方案。
3、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和培养骨干。
(三)训练方法、途径
1、练习编制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学科课外活动的计划方案。
2、教育实习期间,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四)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考核
1、考核要求
会编制规范的学科课外活动方案,会组织和指导学生学科课外活动。
2、考核办法
(1)编制指定内容的学科课外活动的计划方案。
(2)教育实习期间,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3、考核标准
着重从活动方案的完整性、活动方式的创新性、活动程序的合理性进行评议。
五、教学研究技能训练及考核
(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指导教学改革实践。
(二)训练内容
1、教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2、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论证。
3、常用的教学研究方法:总结经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重点为前三种方法)
4、教学研究方案的设计。
5、研究材料的整理与分析。
6、教研文体的写作:研究计划,经验总结,实证性研究报告。
(三)训练方法、途径
1、向学生提供几个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成果的范例。
2、提出系列化的课题,针对具体规定的课题内容和研究目标,设计适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3、设计一个观察记录表格。
4、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四)教学研究技能的考核
把考核与训练相结合,对教学研究技能训练中的设计作业进行评议。
第四部分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及考核
班主任工作技能主要包括:集体教育技能、个别教育技能、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技能。其训练方式主要是,教师示范与学生模拟训练相结合,校内训练与教育见习、实习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做好实习班主任工作。考核主要根据实习班主任工作情况,参考校内训练,给出班主任工作技能综合成绩。
一、集体教育技能训练
(一)训练目的
了解建设班级集体的几个重要环节,掌握组建班级集体的主要方法;了解开展各种常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能实际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了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掌握对其训练的一般方法。
(二)训练内容
1、组建班集体的技能
(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计划内容: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实施方案及注意的问题等。
(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近期、中期、长期目标。
(3)选拔、培养和使用班级干部。
(4)协调好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5)培养优良班风。
(6)组织、指导班会和团队会。
2、组织各种活动的技能
(1)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掌握课外活动的类型、形式及要求。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其它集体活动。
3、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技能
(1)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2)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方法和要求。
(三)训练方法、途径
1、到小学见习,听班主任介绍、观摩班、团队会等,使学生对如何组建班集体和开展集体教育,有感性认识。
2、给学生提供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文字、音像资料。
3、课上模拟训练。
4、教育实习期间,实习班主任工作。
二、个别教育技能训练
(一)训练目的
能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善于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进行个别教育。
(二)训练内容
1、了解学生的技能
(1)观察法。
(2)与学生谈话。
(3)调查访问。
2、心理咨询的技能
(1)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2)掌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和技能。
(3)心理咨询与一般教育相结合。
3、操行评定的技能
了解和掌握操行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法。
4、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
(1)应急能力。
(2)稳定局势能力。
(三)训练方法、途径
1、课上模拟训练。
2、学习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
3、教育实习期间,实习班主任工作。
三、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沟通技能训练
(一)训练目的
认识到与任课教师、家长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沟通一般方法;得到任课教师和家长的支持。
(二)训练内容
1、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1)主动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情况,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情况。
(2)定期邀请任课教师座谈,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任课教师解决问题。
(3)邀请任课教师参加班级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2、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1)家访。
(2)信访、电话访。
(3)家长会。
(4)少告状,多表扬,看主流、看发展,客观、公正。
(三)训练方法、途径
1、课上师生间进行模拟训练。
2、重点在实习期间,具体操作。
四、班主任工作技能考核
1、考核要求
初步掌握管理班级,协调教育力量,建立教育优势的技能。培养热爱学生、热爱班主任工作的品质。
2、考核办法
(1)对校内课上模拟训练、平时见习的考核。
(2)在教育实习期间做班主任助手或临时班主任,由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
共同进行考核。
3、考核标准
主要根据实习班主任工作合格与否,参考平时校内训练,给出班主任工作技能综合成绩。
附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成绩表
附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成绩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核项目 | 考核成绩 | 补考成绩 | 考核时间 | 考核教师 | |
普通话 和口语 表达技能 | 汉语拼音 | ||||
普通话 | |||||
口语表达 | |||||
书写规范 汉字技能 | 规范汉字 | ||||
毛笔字 | |||||
钢毛字 | |||||
粉笔字 | |||||
教学工 作技能
| 教学设计技能 | ||||
使用教学媒体技能 | |||||
课堂教学技能 | |||||
组织课外活动技能 | |||||
教学研究技能 | |||||
班主任 工作技能 | 校内模拟训练 | ||||
实习班主任 | |||||
教师职业技能考核综合成绩
|
负责人签字 :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