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大纲

关于考试命题的说明

(一)命题原则

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试要求。考试命题要有较大的覆盖面。

(二)试卷结构

1.能力层次结构∶分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各个层次所占比例为∶识记20%,领会40%,简单应用20%,综合应用20%。2.难度结构∶分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各等级比例依次为2∶3∶3:2。

3.题型结构∶一般设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三种题型,各题型所占比例依次为50%、30%、20%。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本大纲附录。

(三)考试方式

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常识(例如,重大事件、重委人物、重要会议等的核心内容)。

领会:要求在了解基本常识的基础上把握其中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内容间的联系与区别。

简单应用:要求能够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综合应用: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多个知识点,对重大历史问题作综合的分析论证;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识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领会: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4.综合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识记:(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3)通商口岸。(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领会:(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2)资本—帝国主义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

3简单运用: (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2)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

4综合运用: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识记: (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3) 为国捐驱的清政府爱国将领。(4)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5)严复与“救亡”口号。

2. 领会: 19世纪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

3.简单运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4.综合运用: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识记: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2)天京事变。

2.领会: (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2)《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3.简单运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综合运用: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识记: (1)奕诉与洋务派。(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领会: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3.简单运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综合运用: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三)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天折

1.识记: (1)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2) “百日维新”。(3)“戊戌六君子”。

2.领会: (1)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2)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3.简单运用: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综合运用: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辛亥革命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识记: (1)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2)中国同盟会。

2.领会: (1)清水“新政”及其破产,(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3. 简单运用: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4.综合运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成及其意义。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识记: (1) 保路风潮。 (2) 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袁世凯与复辟帝制。(5) “二次革命”。

2.领会: (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2) 护法运动。

3.简单运用: (1)北洋军国的统治以及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2)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4. 综合运用: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识记: (1)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 五四运动。

2.领会: (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3.简单运用: (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目标。

4.综合运用: (1)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识记: (1)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3) 中共一大。

(4)中共二大。

2领会: (1)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2)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发动的工农运动。

3. 简单运用: (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2)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3)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识记: (1)中共三大。(2)国民党一大。 (3)北伐战争。(4)中共四大。

2.领会: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及组织形式。(2) 国民革命的兴起

3.简单运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及其原因。

4.综合运用:国民革命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1.识记: (1)东北易帜。(2)官僚资本。

2.领会∶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

3.简单运用∶(1)国民党的独裁统治。(2)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4.综合运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皆探索

1.识记∶(1)革命危机时刻加入共产党的代表人物。(2)八七会议。(3)毛泽东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4)《星星之火,可以规原》。(5)必国土地法。

2. 领会∶(1)南昌起义的意义。(2)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3)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4)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3.简单运用∶(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2)"工农武装割据"。

4.综合运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识记∶(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赣南会议"。(3)福建反"罗明路线"的斗争。(4)中央红军的战略天转移。

2.领会∶(1)革命根据地的建设。(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3.简单运用∶(1)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2)长征精神。

4.综合运用∶(1)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2)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识记∶(1)九一八事变。(2)华北事变。(3)七七卢沟桥事变。(4)伪"满洲国"。

2.领会∶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3.简单运用∶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4.综合运用∶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

(二)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1.识记∶(1)察哈尔抗日同盟军。(2)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3)宋庆龄,《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保卫中国同盟。(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5)八路军、新四军。(6)邓玉芬、马本斋、陈嘉庚。

2.领会∶(1)《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2)瓦窑堡会议。(3)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

3.简单运用∶(1)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能拟来略

(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识记∶(1)台儿庄战役。(2)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3)豫湘桂战役。

2.领会∶(1)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2)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

3.简单运用∶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退的原因。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大纲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识记∶(1)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敌后抗日根据地。(3)敌后战场涌现的民族英雄和英维群体。(4)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摩擦。(5)"三三制"政权。(6)精兵简政。(7)教条主义。(8)中共七大。

2.领会∶(1)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3)大生产运动。

3.简单运用∶(1)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4.综合运用∶(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3)中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及其意义。(5)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识记∶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领会∶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3.简单运用∶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综合运用∶(1)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识记∶(1)重庆谈判。(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3)校场口惨案。(4)下关惨案。

2.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3.简单运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

4、综合运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

1.识记∶(1)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3)《五四指示》。(4)《中国土地法大纲》。(5)土地改革的总路线。(6)"五二O"惨案。(7)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8)民主党派。

2.领会∶(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2)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

3.简单运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三)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识记∶(1)战略决战。(2)国共北平谈判。(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及其向全国进军。

2.领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简单运用∶《论人民民主专政》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

4.综合运用∶(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2)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1.识记∶(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三反"运动。(3)"五反"运动。

2.领会∶(1)西藏和平解放。(2)没收官僚资本。(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

3.简单运用∶(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3)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及其原因。(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综合运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面临的新考验。

(二)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1.识记∶(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领会∶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

3.简单运用∶(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与性质。(2)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的实际步骤。

4.综合运用∶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三)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识记∶(1)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2)"四马分肥"。

2.领会∶(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2)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3)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工业建设的成就。

3.简单运用∶完成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4.综合运用∶(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及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良好的开局

1.识记∶(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2.领会∶《论十大关系》及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3.简单运用∶(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4、综合运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社会矛盾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及其意义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识记∶(1)"大跃进"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3)庐山会议。(4)"二月逆流"。(5)林彪反革命集团。(6)"四人帮"。

2.领会∶(1)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国民经济调整。(2)"文化大革命"的发动。(3)“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简单运用∶(1)1958年秋冬至庐山会议前期的纠"左"努力。(2)"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2)"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3)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

(二)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三)I.识记∶(1)"两弹一星"。(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2.领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

3.简单运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4.综合运用∶(1)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2)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识记∶(1)四项基本原则。(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3)经济特区。(4)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2. 领会∶(1)平反冤假错案。(2)"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就任制。

3.简单运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4.综合运用∶(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2)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识记∶(1)中共十二大。(2)中共十三大。(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 领会∶(1)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简单运用∶(1)"三步走"发展战略。(2)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3)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

4.综合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1.识记:(1)中共十四大。(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3)中共十五大。

2.领会:20世纪9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受的风险考验。

3.简单运用∶香港、澳门的回归。

4.综合运用;(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三个代表"

社会主义

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三))

(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进

1.识记:(1)中共十六大。(2)中共十七大。

2.领会∶(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3.简单运用∶(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4.综合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意义。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识记∶(1)中共十八大。(2)"三去一降一补"。(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4)塞罕坝精神。

2.领会∶(1)经济发展新常态。(2)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3.简单运用∶(1)中共十八大的精神及历史地位。(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综合运用∶(1)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识记∶(1)中共十九大。(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3)"红船精神"。

2.领会∶(1)推进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3.简单运用∶(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2)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3)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和首要任务。

4.综合运用∶(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三)不断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1.识记∶(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反分裂国家法》。(4)上海合作组织。

2.领会∶(1)减贫脱贫。(2)对外开放。(3)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简单运用∶(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中国特色精兵之路。(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4.综合运用∶(1)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

                                                         参 考 样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D.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国同盟会纲领》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总统选举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32.中共八大如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3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